|
军用瞄准镜在瞄准镜发展至今占什么地位? 二维码
瞄准镜的起源已经很难考证了,但是最早有了"瞄准"这一动作的,应该是来自于中国的"弩",在弩的上面装载了名为"望山"的瞄准器,也是最早的"机瞄"。一直到了16世纪欧洲,才有人尝试在枪托上安装固定的眼镜镜片,来达到放大瞄准的作用。真正有着瞄准镜的实用价值的是1904年由德国的卡尔蔡司研制的一款瞄准镜,在第一次世界大战被使用,第二次世界大战才成熟发展。瞄准镜发展至今,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1】机械瞄具(iron sight)
简单来讲就是步枪上的一种金属制的观测设备,通过它将射击目标、准星和人眼三点一线是即完成瞄准,是一种比较简单的瞄准器具,它还可以分为战孔式瞄具和开放式瞄具。
【2】准直式瞄准镜(collimating optical sight)
这种瞄准镜是由前部的一条导光棒,可以通过侧面的孔透进来的自然光或者是其他光源照明,导光棒的尾部是一个光栏孔,它的作用就是用来聚焦人眼和提供瞄准准星。而准直式瞄准镜最大的特点是需要双目瞄准,一只眼观察瞄具,另一只眼瞄准目标,这样可以通过人眼视觉原理成像,将瞄具里的红点和目标重合,达到瞄准效果。准直式瞄准镜对于远距离的射击瞄准效果不佳,但是在运动战中近距离瞄准的效果优于其他瞄具。而且这种瞄具造价很便宜,因此在许多发展中的国家还在普及使用。
【3】反射式瞄准镜(reflex sight)
反射式瞄准镜最通俗的来讲其实就是我们说的红点瞄准镜,它的原理是由瞄具中的一块析光镜的凹面上镀上几层析光膜,然后通过照明系统照射光线通过分划板到析光膜上形成一个红点(或者其他瞄准造型,比如十字线,光圈等),然后通过析光镜反射平行光进入人眼。
这样无论人眼从哪个角度方向看向瞄具都能看到红点在中心,只要看到攻击目标与红点重合,即完成瞄准了,打破了传统的人眼需要正对瞄准镜的轴线,才能瞄准,这样大大加快了瞄准反应。
顺便一提容易与它混淆的全息瞄准镜(Holographic Sight),红点瞄准镜是使用反射原理,而全息瞄准镜则是用的衍射原理,全息瞄准镜里的红点是通过全息摄像和显像技术产生的分划板的全息图像。全息瞄准镜采用的是两点一线的瞄准,而且利用全息技术优化了周围环境光对于瞄准的影响,因此瞄准的精度也比红点要高出很多,唯一的缺点可能就是造价太高了,可能至少都是红点的5倍造价,所以红点也没有被完全淘汰。
【4】望远式瞄准镜(telescopic sight)
上面所说的瞄准镜都不具备放大功能,而望远式瞄准镜则是具有放大功能的,主要运用于远距离的精确打击目标,可以看清远处目标进行狙击,所以又简称狙击镜。望远式瞄准镜现在还是采用的非常简单的光学系统,主要是由物镜、倒像透镜(倒像系统)和目镜组成,最后再加上分划板,分划板的作用是提供瞄准标记,通过分划板上的上的刻度标记来瞄准不同距离的目标。大家在绝地求生中使用的8倍镜就是使用的当下最流行的密位点分划板,十字瞄准线上的小黑点就是密位点,两个黑点之间就是一个密位,大概在100米左右。
当然除了小编提到的这几款瞄准镜以外,还有专门夜间作战使用的夜视瞄准镜,狙击手的辅助射手使用的观察镜也可以作为瞄准镜。不知道大家还知道一些什么瞄准镜。了解更多的军用瞄准镜,来我们狙击猎人瞄准镜,我们的官网是www.acogw.com。
文章分类:
瞄准镜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