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选择一款好的瞄准镜? 二维码
1、要用在什么枪上? 首先要明确的是买瞄准镜是打算装在什么东西上。不同的枪械,安装附件的界面不一样,使用的弹药不一样,产生的后坐力也不一样,能够安装在上面的瞄准器材也不一样。举个例子,用在步枪上的瞄准镜和手枪上的瞄准镜(没错,手枪上也能装瞄准镜)仅在适眼距这一项指标上就不可能一样,因为手枪在射击时不会像步枪那样可以把脸贴在枪托上,而是会离人眼保持一定距离,所以必须要长适眼距才行。同样道理,侦查步枪(scoutrifle,也叫斥候步枪)上使用的瞄准镜通常要在靠前部位安装,所以也必须有较长的适眼距。而长适眼距(longeyerelief,简称LER)瞄准镜通常不会有很高的放大倍数。所谓适眼距(eyerelief),就是在不产生晕影(vignetting)的情况下能给人眼提供最大视野的(人眼与目镜之间的)最佳距离,也就是最适合人眼舒适观测的距离。大于小于这个最佳距离都会产生晕影导致观测质量受到负面影响。晕影产生的原因是因为人的瞳孔只会允许有限的光线进入眼内,如果来自目标的光线有部分被虹膜阻挡,不但会在视网膜上投射被黑影部分遮盖的图像,还可能会发生扭曲干扰已经进入瞳孔的图像光线。在适眼距上,产生晕影的可能性最小。 除了适眼距外,出瞳径(exitpupil)也是一个相对重要、但时常被忽视、并且经常被与适眼距搞混的光学参数。出瞳径是目镜在适眼距上投射的光圈(出射光瞳)的直径宽度,是一个垂直于适眼距的长度值。在光线充足(比如光和日立的大白天)的情况下,人的瞳孔直径通常会在2毫米左右,只要目镜在适眼距上产生的光圈直径大于2毫米,基本上就可以保证即使人眼有颤动也不会产生晕影;但如果光线亮度下降(低光情况下),人的瞳孔会扩张,如果目镜光圈的直径小于扩张后的瞳孔直径,那么在适眼距上也会产生晕影。因此购买瞄准镜时要尽量考虑选择稍微大些的出瞳径。 2、要来射击什么目标? 明确了瞄准镜的使用平台后,就需要考虑实际用途,包括使用目的、射击距离、环境光线等等。 首先说使用目的。打靶和打猎在精度要求上就是有差别的,比赛因为成绩需要通常会追求非常高的精度,对瞄准镜的质量和功能需求也比较特殊;但是休闲打靶(plinking)和打猎就不需要太高的精度,只要求能击中指定区域内就行。把设计用来打猎的瞄准镜用去打靶,就很难得到想要的成绩;用设计用来打靶的瞄准镜用去打猎,往往是一大堆功能派不上用场而且还可能碍事。而就算同样是打猎,追踪大中型野生猎物的走猎(stalking)和定点射杀中小型害畜的剿猎(varminting)也是不一样的,前者追求能够在中近距离方便迅速的瞄准并射击,通常会使用设计简单的瞄准镜;后者则更追求类似长距离打靶的高精度,通常会使用设计较为复杂的瞄准镜。 放大倍数 目标距离是影响瞄准镜选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放大倍数(magnification,也称power、zoom)。如果需要在近距离内进行快速连续射击(比如各种战术模拟),那么基本上只会使用低放大倍数的瞄准镜(比如TrijiconACOG和ELCANSpecter),因为高倍数不会增加多少优势反而会影响周边视野。如果是那种对精度要求较高的射击项目,比如远程精射,或者是在近距离用气枪或凸缘底火步枪打小靶,就需要能够观察到目标的极致细节(所谓“aimsmall,misssmall”),因而就可能需要较大的放大倍数。 有放大功能的瞄准镜分为两种:固定倍数(fixedpower)和可变倍数(variablepower)。早期的瞄准镜都是固定倍数的(功能上和单筒望远镜没太大区别),而现在许多军用瞄准镜也是固定倍数。可变倍数的瞄准镜是最近几十年才出现的,设计上是安装了一个能够让放大镜组前后移动来改变物镜和目镜焦距比的内部机制,通常用目镜管上的一个和主镜管同轴的旋钮来调节。 瞄准镜的光学参数指标通常以“放大倍数范围×物镜直径”来代表,比如“10×42”代表“10倍(固定倍数)放大,42毫米物镜”、“3-9×40”代表“3~9倍(可变倍数)放大,40毫米物镜”,至于用多大的放大倍数那要看个人实际需求。如果每次都只打算射击同一距离的目标,并且没有进一步提高细节观察能力的需求,可以选择固定倍数的瞄准镜。通常来说,可变倍数的瞄准镜对不同距离射击的适应性要更优越,但是因为设计上比固定倍数的瞄准镜更复杂,制造成本更高,也更容易出现工艺质量问题。
文章分类:
瞄准镜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