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狙击手第一步:看懂瞄准镜 二维码
在关于狙击手的电影中,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画面:一位背着步枪的士兵正缓缓走在路边,与同伴有说有笑,此时,一个象征着死亡的十字已经缓缓靠近他,当十字的中心套上士兵的脑袋的时候,这位士兵的生命就此终结。我们羡慕狙击手精湛的枪法,同时也对狙击步枪以及瞄准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狙击手的眼里,透过瞄准镜的,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世界呢?第一节——基本知识 关于瞄准镜,首先我们得弄清楚瞄准镜的种类,瞄准镜分为三大种,望远式瞄准镜,反射式瞄准镜,准直式瞄准镜。其中,望远式瞄准镜因为能够将远处的东西“放大”,所以一般在军事领域上作为狙击瞄准镜,这也是我们今天讲的重点;而反射式瞄准镜,和准直式瞄准镜,并没有放大作用,但是能够减少射手的瞄准时间,所以在也在军用方面上,更多地是作为近战辅助用,尤其是效果更好的反射式瞄准镜出现后,准直式瞄准镜差不多都退出历史的舞台了。那么,我们今天就来详细地讲讲望远式瞄准镜(以下简称瞄准镜)的基础知识。 结构 现在,我们先从结构上来下手,下图是瞄准镜的结构剖面图,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最简单的瞄准镜大概是由物镜、倒像组、调节手轮、镜筒目镜这几大部件组成的。那么,他们起了什么作用呢? 物镜:物镜在瞄准镜的前端,是瞄准镜接收外来光源的部件,直径越大的物镜,能够接收到的光源也就越多,同样远的距离上,瞄准镜的直径越大,那么射手便能够看到更加清晰的图像。通常,为了获得更多的采光,厂家都会在物镜的表面上镀一层氟化物,以提高透光量,减小反射量(详情参见高中物理必修)。如果你看到物镜有紫色或者黄色的反光,不用说,那便是镀膜造成的反光。 物镜的直径,也决定了瞄准镜的出瞳直径,什么是出瞳直径呢?我们知道,瞄准镜会在目镜后方产生一个图像,这个图像的直径,就是出瞳直径。出瞳直径=物镜直径/放大倍率在通常情况下,出瞳直径不小于5mm,因为这是我们人眼的瞳孔的大小,如果太小,那么我们就无法看到完整清晰的图像,而在微光条件下,人的瞳孔放大到8mm,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调整瞄准镜的倍率来获得较大的出瞳直径。 调节手轮:调节手轮位于镜筒的中部,其中,上面的是俯仰手轮,有BDC(弹道高修正旋钮)和目标修正旋钮,两者的区别仅仅在于目标修正旋钮的刻度示数更小;位于右侧的是瞄准镜的方向手轮,用于调节水平方向,以修正风偏以及移动目标的提前量;左侧的则是物镜的调焦手轮,通过调整调焦手轮,能够使图像更加清晰,同时也能减小误差。当然也有部分瞄准镜是通过调焦环。 倒像组:我们知道,凸透镜在二倍焦距外,看到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而目镜由于到瞳孔的过小,看到的是放大的虚像,所以如果没有倒像组的话,我们从目镜那看到的是放大、倒立的像。这对于瞄准射击来说非常不方便。而倒像组就是起到将图像放正的作用。 物镜的焦距实际上很短,到倒像组就已经是大于2倍焦距的距离了 镜筒:镜筒用于装在倒像组以及调节手轮等部件,起到保护、通光的作用。镜筒直径一般在1英寸左右,欧洲的瞄准镜的镜筒一般都是30mm左右。镜筒越大,光线亮度越大、折射角度就越低,这样图像会更加清晰。 目镜:目镜位于瞄准镜的最后端,目镜的作用就是将从物镜放大的图像进一步放大并传到人眼中。一般而言,目镜的直径较小,仅仅略大于镜筒,这是由于目镜的作用决定的。目镜焦距和直径决定了瞄准镜的出瞳距离,即成像面到目镜的最短距离,出瞳距离一般5到10cm不等,这是为了避免瞄准镜在射击时因为后坐撞到眼眶。由于出瞳距离是固定的,所以在安装瞄准镜的时候,应该调试好合适的出瞳距离,一旦调试好以后,在据枪瞄准的时候,射手便能够迅速获得最大的视场、清晰的图像;还能最大限度减小视差。
文章分类:
瞄准镜知识
|